来自十运的报道 体育竞赛中的科技力量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我们首次在全运会上按奥运会模式组建了先进的竞赛专用网和公共服务网;首次实现了指挥的会议和比赛监控……”和记者聊起新技术,十运会组委会信息技术部部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任赵黎如数家珍。 大型体育赛事是运动员展示竞技能力的舞台,同时也是大量科技成果支撑起来的舞台。试想,运动员成绩再好,如果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记录和发布,其场景将会怎样? 其实不仅是信息技术系统,从体 育场馆建设到运动器材装备,从运动员的比赛服装到训练方法,十运会都是科技的竞技场。比如支撑南京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的那对“世界第一双斜拱”,跨度达372米,所包含的高难度技术更是世界少见。根据目前的检测显示,即使承受最大荷载时,拱的最大位移也只有2.6毫米,其坚固程度和科技含量之高不难想象。开幕式上最抢眼的机器人飞行点火,主火炬也用了国内领先的可控升降技术。 更多的高新技术直接体现在赛场上。刘翔去年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的成绩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称雄,在他背后就有一个综合攻关服务科研组。这个由4至5人组成的团队,在近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刘翔在比赛过程中髋部、手臂的动作、每个过栏运动轨迹都进行精细的数据分析,从而对刘翔改进技术动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次十运会,很多代表团都用了先进的科学,如东道主江苏,广聘国内各领域高水平专家,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香港理工大动康复专家等,使他们的赛前训练和准备充满了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江苏目前还能够在奖牌榜上位列榜首的原因之一。 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十运会这次购了8000万元的比赛器材,不少都体现了奥运水准。田径跨栏用的栏架,每块栏板用新材料制作完成,长度差异不超过0.01毫米,在保证跨栏动作美观舒适的同时,更适宜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国内器材供应商与国外厂商合作开发的短距离径赛系统也是首次亮相全运会赛场,能提供运动员终点冲刺时千分之一秒差异的图像判断,大大提高了径赛计时的准确性。 看到如此之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出现在十运会赛场上,自然感到欣慰。但记者也注意到,很多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器材装备,无论是游泳、跳水选手的泳衣,还是自行车选手骑的车,都是国外品牌占了优势,仅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就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技术带来高附加值,这是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目前所欠缺的。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使用的器材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很多器材看上去简单,实际上科技含量很高。据了解,目前,国家队训练和比赛用具绝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如日本的羽毛球场地、加拿大的网球网和网球柱、英国的曲棍球用球、美国的跳水跳板、瑞典的举重比赛杠铃、英国和瑞典的标枪等。因为奥运会都有指定器材,在一个奥运周期内,无论训练器材还是比赛器材都必须购买指定生产商的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器材国产化率估计为40%,这个数字显然要落后于以前几届奥运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65%的世界体育用品、70%的运动鞋是“中国制造”。但要在世界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必须提升整体的品牌化意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十运会是奥运会的演练场,在运动员和运动员比拼的背后蕴藏着更多的较量。跳出十运着眼长远,无论是我们的运动员,还是我们的体育器材生产企业,仍是任重道远。
应该是指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吧,T型的要求是既要有很广的基础知识积累,又要在专业上有很深的理解。这样就是说赛事报道既要对人员情况,赛事概况等有所涉及。又要对比赛项目,具体战术之类的进行深入分析。